观点︱周末观察《百鸟朝凤》:跪求排片量艺术向市场低头?
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遗作《百鸟朝凤》自5月6日上映以来,一直以高评分低排片的遭遇让业内人士扼腕叹息。但由于拍片稀少,出品人方励不惜一跪,求院线能在黄金时段给该片排片。但这一跪也引发巨大争议,有人认为这是打情怀牌,电影就是商品,不应违反市场规律去搞“道德绑架”,也有人认为好作品没必要跟市场妥协,艺术不应在市场面前“低头”,还有人支持方励,认为为好电影呐喊、撑腰没什么不对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现场︱展览第十六届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亮相莞城美术馆
许多人会问藏书票和小版画有什么“亲戚关系”?为何两者常常会共同做展览?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主席郑星球介绍,中国最早的版画是《金刚经》中一张刻有如来佛祖的讲经图,而后来被爱书人用于贴在藏书扉页的藏书票本质上是一种微型版画,是一种以艺术的形式来标注藏书的归属权的方法,也是书籍的一种美化装饰。因此藏书票可以说是从版画体系中的分支,这就是为什么藏书票常常会跟版画放一起做展览的原因。但是考虑藏书票的尺寸一般在10-15cm之间,所以在策展时,避免两者在尺寸上反差太大,一般会选择和小版画一同展出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现场︱展览邓尔雅、黄般若文献展在莞城图书馆开幕
在20世纪中国艺坛中,邓尔雅之篆刻书法,黄般若之国画具有相当的影响力。为了让市民更全面直观地了解这两位莞籍艺术家的多方成就,5月17日下午,由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,莞城图书馆承办的“邓尔雅、黄般若文献展”在莞城图书馆隆重开幕。据悉,本次展览将展至7月15日。开幕式上,在建的邓尔雅、黄般若纪念馆揭牌仪式也同期举行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专题︱城记城记文化专列第十九站?凤岗碉楼
凤岗镇大约有120座碉楼,主要分布在油甘埔村、竹塘村、三联村、黄洞村、塘沥村、天堂围村等地。大部分由海外华侨回乡所建,从两层高到九层高不等,作为防御之用。现存碉楼最早建成的是始建于1898年的“忠义楼”,最晚建成的是建于1935年的“来进楼”,其余大多数碉楼都建于20世纪20-30年代,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油甘埔村的永升楼和黄洞村的观合楼。凤岗人将客家传统建筑风格融入到西方建筑艺术中,中西合璧,颇为独特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面孔从“煲电影”到“拍电影”听见麦玉书转变的声音
5月15日,首部由东莞导演执导的院线电影《听见时间那一端》新闻发布会暨演员海选启动仪式在莞城工农8号举行。这部投资超过4000万元的大片已经确定由广东星图美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片、策划监督《无间道》《头文字D》《叶问》等香港资深电影人刘伟文担任监制、国内新晋导演麦玉书亲自挂帅。影片预计于明年夏天在中国院线与公众见面。
导演麦玉书是位“85后”,医学科班出身,却把电影拍成了事业。喜欢带着鸭舌帽,一副不够严肃的脸,其实对拍摄电影有着“吹毛求疵”的高要求,因此七月出生的他常常被误认为是处女座的。从医生到导演的切换,从微电影开始,一步步走向大银幕,这是他展示实力的机会,又是他导演生涯上一座里程碑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艺术︱音悦琵琶声声众生相—— 听林海《琵琶相》有感
前些日子,天正雨时,友人特意买了一张专辑,放第一首曲的时候,笔者就陷进去了,这是一张琵琶曲专辑《琵琶相》,由林海作曲、编曲,发行于2003年。林海何许人也?他是中国新世纪音乐作曲家,被誉为“右手东方、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”,先后出了十数张个人专辑,并给大量的电视剧、电影做原声音乐,代表作有《琵琶语》《欢沁》《远方的寂静》等。
在这张专辑中林海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风格成功融合,有人这样评价这张专辑:“12首现代精致创作,将琵琶渊远文化蕴含其中,丰富的曲风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,时而甜美、时而轻巧、时而壮阔、时而委婉,以琵琶的万千风情,娓娓诉说三千年来众生相。”而第一首曲名叫《踏古》,是一首笔者以前听过无数遍,却从不知其名的妙曲。在此介绍一下,这张专辑中的三首曲:《踏古》《琵琶语》《欢沁》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万象 来,收好这份逛博物馆的技术贴
“国际博物馆日”期间,各地博物馆都纷纷开展了丰富的纪念活动。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参观博物馆呢?
要了解一个地方、一个时代风貌、一个艺术流派,一个行业传统、一个领域纵深,最好的方式是去看相关的博物馆。博物馆有展示、收藏、研究和传播人类历史、智慧积淀的作用。
很多时候,人们并不是不喜欢博物馆,而是不懂展品背后的故事,因此往往只能走马观花,最后收获甚少。博物馆的分类很多,主要面向的人群也不同,逛博物馆也要做到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,才能实现收获最大化。
版面
精选
﹀
﹀
﹀
添加新评论